A review by yumilynn
Being Lolita: A Memoir by Alisson Wood

5.0

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——艾莉森·伍德的故事竟和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。
两个惯犯都是语文老师。女孩一开始都对这位老师有好感。双方的最初接触都是探讨写作。虽然两个男人都有名有姓(尼克·诺斯/李国华),但两个女孩都倾向于称其为老师/the teacher。
两人控制女孩的话术相近。老师对房思琪说:“你不知道我花了多大的勇气才走到这一步。”老师对艾莉森说:“你知道为了和你在一起,我冒了多大风险吗?”
两人都成功干预了女孩的重大人生抉择。老师鼓励房思琪的母亲送她去台北读高中,因为他有一半时间在台北,可以帮忙照顾。于是房思琪去了台北。老师反复劝说艾莉森报考伊萨卡学院,因为他可能回伊萨卡读博,这样两人可以继续在一起。于是艾莉森去了伊萨卡学院。
两个女孩都遇到了一位女性文学导师,并且都意识到老师的专业水平不过如此,于是最初的好感烟消云散。房思琪的“文学保姆”是邻居伊纹姐姐。伊纹是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生,但性格柔弱的她无法为房思琪提供保护,只能眼看着李国华把少女从自己身边夺走。“伊纹……总不好跟邻居抢另一个邻居。”
伊纹更像是成年版的房思琪,两人在文学上都是自给自足的,不需要男性的指导。房思琪早就发现老师讲错“温柔乡”的典故。对老师的评价是“这人比我想的还要滑稽”“连俗都懒得掩饰”“刘墉和剪报本是不能收服我的”。
艾莉森·伍德起初在文学上依赖于老师尼克·诺斯。她全盘接受了老师对《洛丽塔》的解读“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故事”,以及老师对她的告白“你就是我的洛丽塔”。
进入伊萨卡学院后,艾莉森在文学课上认识了女教授考德维尔。于是两个老师“争夺”女孩的情节再次出现。艾莉森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讲给老师听,老师嗤之以鼻,但拒绝讨论细节,而是拿学历说事。“我不知道你的教授上的哪个学校。肯定不是什么好学校。”“我上的是康奈尔。我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。”两人因为文学史上的细节爆发争吵,并为后来的分手埋下伏笔。
之后,艾莉森在考德维尔的课堂上重新学习《洛丽塔》,她这才意识到老师连纳博科夫的名字都没念对,老师根本就不懂《洛丽塔》。她的秘密爱情竟然建立在对一本小说的错误解读上。
两个故事的后期走向分歧越来越大。房思琪在反复经历认知解离之后终于发疯。比起房思琪,比起作者林奕含,艾莉森·伍德要幸运得多。她勇敢与尼克·诺斯分手,对方在纠缠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放弃,艾莉森得以重获自由。但这段畸形的感情并不是没有长期影响。她在书中写道:
现在回想我摆脱老师后的头十年,能发现一个明显的影响。他是我理解浪漫的模板。我以为爱就应该疼痛。处在秘密之中我才感到安全。……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寻求或选择秘密的感情关系——不正当的情事、已婚男人、无法公开称其为 “男朋友”的男人。这种模式非常明显。……在内心更深处,我觉得自己是个破碎的残次品,我只能得到这样的恋爱关系。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坏女孩,我只配这样,这甚至就是我想要的。关于我自己,关于爱情,我所学到的只有这些。

艾莉森在重读《洛丽塔》时发现了亨伯特给多洛雷斯一盒卫生巾,回想自己与老师的关系,她瞬间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。
艾莉森与小说里的多洛蕾丝一样,在被老师/继父引诱之前就已经有了性经验。艾莉森在中学时代与三个男孩交往过,她在与同龄男孩小心翼翼探索彼此身体时从没受到伤害。而她每次与老师发生关系时都伴随着撕裂的疼痛和鲜血。她当时以为成人世界的爱就是这样。事实只是她稚嫩的身体无法承受粗暴的对待。(同样的,房思琪“除此之外不知道别的爱情了。……她只知道爱是做完之后帮你把血擦干净。”)
在艾莉森·伍德看来,纳博科夫故意把“一盒卫生巾”塞进礼物清单,在亨伯特不可靠的叙述中埋藏了一星半点的真相,只让最敏感的读者发现其中的蹊跷。
几年前蒋方舟对《洛丽塔》的解读再一次引发了大家对这部小说的讨论。《洛丽塔》到底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,还是一个恋童癖的犯罪故事?一份用来盛接鲜血和痛苦的礼物应当在这场讨论中扮演重要“物证”。但我猜国内很多读者都没注意到它。毕竟在广为传播的于晓丹的老译本中,这盒卫生巾被彻底删掉了。